铜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乎贯穿整个人类文明史。我国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原始社会解体时期就进入了青铜时代。人类在寻找石器时认识了矿石,在烧制陶器时初步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原始的冶铜术为古代冶金技术奠定了基础,冶金技术的发展又为运用青铜制造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武器提供了条件。金属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古代铜雕艺术的造型多成威严粗犷、端庄沉稳之态,表现出坚实浑厚、富丽辉煌的质感。铜雕的纹饰主要为饕餮纹,或以动物头部造型,再以鸟、兽、虫、鱼部分形体组成抽象的图案来衬托铜雕造型。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铜雕艺术品有西周的“伯矩”鬲,晚商的“司母戊”鼎以及汉代的“马踏飞燕”。
古代的铜雕艺术主要表现了造型、质感、纹饰的美,多用于表现神秘有威慑力的宗教题材。铜雕文化贯穿于我国整个文明史而形成自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铜文化。铜文化自它一产生就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步,在每个发展时期又铸铭着时代的印记。商周时代铸铜及铜雕艺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在政治、宗教、生活等领域已经的大量使用铜制品。在秦以后的二千多年里,铜文化概括了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如货币、兵器、邮政、宗教、地震、冶金、天文、建筑、气象、中医学等等,十六国时期铜造像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唐代的铜雕像趋于世俗化。宋朝出现了仿古铜雕制品,明清时期的铜雕制品进入了更多的领域。
铜雕艺术和中国铜文化的起源、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历代出土的铜文物就可以看出,每一件作品都铭刻着古人精湛的铜雕技艺。 铜雕艺术与其它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同步发展,形成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
铸铜雕塑是雕塑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铸铜的历史非常悠久,且技术成熟。铸铜的工艺要比锻铜复杂,艺术创作的复原性好,因此适合成为精细作品的材料,很受艺术家的喜爱,尤其人物雕塑为常见。但其*氧化,所以要多注意保养。
青铜铸造艺术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重要分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代的铸铜雕塑在传承传统铸铜艺术基础上,吸纳了更加丰富的艺术元素,通过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使其在艺术理念、表现主题和艺术形式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已经成为表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承载时代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和文化符号。
雕塑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原雕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8千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千**来,中原雕塑始终是中国雕塑的**和象征。龙门石窟、巩义石窟、宋陵雕刻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时代意义,成为东方雕塑的经典。
锻铜是一种区别于铸铜的工艺,是在铜板上进行创作,利用铜板加热后质地变软,锤打后又恢复坚硬的特性,重复这一过程,较终制作出艺术雕塑作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锻铜这一传统工艺尤其在工艺美术领域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和大众的喜爱。锻铜材质一般有:紫铜和黄铜。纯净的铜是紫的金属,俗称“紫铜”、“红铜”或“赤铜”。紫铜富有延展性,易于锻造。硬度上黄铜要比紫铜硬一些,所以我们在制作锻铜雕塑的时候,黄铜要比红铜更难锻造,人工锻造成本比紫铜略高。
铜浮雕制作工艺流程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过程,在中国的金属工艺史上,金属浮雕的成型方法以青铜铸造法和金银錾刻法为好,前者利用了金属的可溶性,后者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而中国金属浮雕表现手法中凹进形式的运用是与早期使用“刻”的技术有关。
说了这么多,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铜浮雕制作工艺流程:
流程一:首先是用铁塑刀垂直地顺沿勾勒好的形象线刻画一遍,然后用刀子或刮子沿轮廓线将轮廓线外的泥削掉,使主体形象的剪影凸出泥板,削去的泥的深度应根据铜浮雕壁画起伏的高低而定;
流程二:紧接着就是根据浮雕形象的前后主次关系,用泥塑刀剔削出主要的层次和结构,至此,铜浮雕壁画已显现出大的形象效果。因为有了高低起伏而造成光影变化,开始勾画的形也会产生某些变化,应根据光影关系在检查校正一遍形象的比例、造型关系,作一些调整;
流程三:然后就是从福州铜浮雕的大面入手,将铜浮雕的形体的大体积起伏加出。加泥时要注意个体积之间的协调关系和它们对铜浮雕壁画整体形象的影响,要不断回过头来看基本造型随着加泥而呈现的变化,尽量保持基本造型形象的完整,并注意不要光停留在某一局部操作,避免加泥过量。
总的来说,铜浮雕做工精细,形象逼真、立体感强,风格古朴、典雅,画面栩栩如生,而它的线条也应以简洁的直线条为主,这可以帮助较快地找准形象,形体的界定也尽量用几何体块来划分。同时,要将形体的起伏与光影效果也考虑并结合进线条的勾勒中。